计算机网络
这学期的计组,计网,数据库系统、操作系统覆盖面广,知识零碎,概念繁多。为了有效扎实掌握这些基础知识,这学期采用每节课课后总结的方式进行巩固强化,并回答课本上课后提问的方式。以往的方法只是将知识全面整理上网,这种旧做法感觉太过机械。考虑到换另一种方式会不会更加灵活,适应课本和科目特点,同时加入尽可能的实践和练习。
Week1: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(Chap1)
这张从网络边缘开始,观察端系统和应用程序,以及运行在端系统上为应用程序提供的运输服务。之后简介里链路层级数和物理媒体。然后进入网络河西,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——电信网络传输
数据的基本方法。周后就是全球性因特网的结构。关键词:时延、吞吐量、协议。
这一章涉及了大量的基础知识,对于以前就存着很多疑问的同学,这一定是一个kickstart,能够极大激起学习兴趣。至顶向下——也就是要先有兴趣,再不断深入。
第一章提供了对整个计算机网络的一个全局认识,但是如果不知所云,不妨先放着向后,等着回来查阅。
Week2: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
因特网的主要协议统称为TCP/IP
接入网:是指将端系统物理连接到其边缘路由器的网络。
强大的家庭网络:电缆调制解调器或DSL,与廉价的无线局域网技术结合起来。
关于局域网(LAN)技术:
- 以太网(Ethernet):以太网是一种常见的局域网(LAN)技术,广泛应用于家庭和企业网络中。在家庭环境中,家庭路由器到边缘路由器(如家庭网关)的连接通常使用以太网。例如,家庭路由器通过以太网线(如Cat 5e、Cat 6等)连接到家庭网关,这种连接方式简单、稳定且成本较低。
- 无线连接:在某些情况下,家庭路由器可能通过无线方式(如Wi-Fi)连接到边缘设备。例如,家庭路由器可以通过Wi-Fi信号连接到一个无线中继器或无线网桥,然后再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到边缘路由器。这种方式适用于不方便布线的环境。
- 光纤连接:在一些高端家庭网络或企业网络中,家庭路由器可能通过光纤连接到边缘路由器。光纤连接具有高带宽、低延迟和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,适用于对网络性能要求较高的场景。
- 其他技术:在一些特殊的网络环境中,还可能使用其他技术,如电力线通信(PLC)等。这种技术利用家庭的电力线路传输网络信号,但其性能和稳定性通常不如以太网。
Q:那么是否可以认为以太网就是有线连接?
A:是一种网络技术标准,它既可以用于有线连接,也可以用于无线连接,但以太网最常见和最传统的形式是有线连接。
以太网是一种基于IEEE 802.3标准的局域网(LAN)技术,最初是为有线网络设计的。它通过物理介质(如双绞线、光纤等)传输数据信号。
Wi-Fi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以太网的无线扩展。它们都基于IEEE标准,且在数据帧结构和网络协议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。
无线以太网:虽然以太网最初是为有线网络设计的,但随着技术的发展,以太网的概念也扩展到了无线领域。无线以太网通常指的是Wi-Fi(IEEE 802.11标准)。
Wi-Fi与以太网的关系:
技术渊源:Wi-Fi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以太网的无线扩展。它们都基于IEEE标准,且在数据帧结构和网络协议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。
功能兼容:在许多网络环境中,Wi-Fi设备可以无缝地与有线以太网设备协同工作。例如,一个家庭网络中,电脑可以通过有线以太网连接到路由器,而手机和平板则可以通过Wi-Fi连接到同一个路由器。
应用场景:无线以太网(Wi-Fi)广泛应用于家庭、办公室、公共场所等场景,为用户提供无线接入网络的便利。
Week3: 应用层
IP地址确定主机,端口号确定进程。
SSL是应用层的协议
套接字——是在应用层和传输层之间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
Week4:应用层
讨论了5种重要的应用:Web,文件传输(FTP),电子邮件,目录服务,流式视频,P2P
Web页面是由对象组成的。一个对象只是一个文件。它们可通过一个URL寻址。
Week5:应用层
HTTP报文格式:HTTP请求报文,HTTP响应报文
cookie不是http协议的组成部分
Web缓存器,也叫代理服务器,通常由ISP购买并安装。